內湖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案發生後,媒體大肆報導,29日,馬上在新北投捷運站發生捷運警察遭歹徒持刀襲擊,苗栗有人以柴刀斬弟弟,新北市樹林發生環保局外包人員環境消毒時,遭男子持鋸子割傷,嫌犯落網時稱是要「保護蟑螂」。過去偶爾才發生一起的砍人事件,竟然一天就三起,原因直指內湖案件發生後媒體渲染報導引起的學習效應。
內湖慘案發生後,網路上死刑之爭白熱化, 然而死刑與隨機殺人的關係到底如何?檢視過去7年來10起案件中,只有曾文欽曾在落網後宣稱:「在台灣殺一、兩個人,不會被判死刑!」若所言為真,那曾的犯案可能與認為不會被判死有關;另一方面,鄭捷落網後則曾說殺人是為了不敢自殺想被判死刑,也就是,10起隨機殺人案中,不會被判死鼓勵了1人,有死刑也鼓勵1人,兩方面平分秋色。但雖然兩人事後這樣說,在實際案發當時,他們是否真有考慮過台灣的死刑執行問題,恐怕是很值得懷疑的。
相較之下,媒體引發的學習效應則更有明確證據,如鄭捷案後就引發一名模仿犯,此次慘案發生後,馬上接連發生砍人案,合理的懷疑:這與媒體大肆渲染報導也脫不了關係。
慘案發生當然算是重大新聞,但媒體無限嗜血的渲染報導,真有其新聞價值,或是社會意義的必要性?當然,媒體這麼做,主要追逐的仍是收視率而已,在商言商,媒體熱愛追逐「屍體與裸體」,因為這兩樣最能刺激人類的原始本能,這行為早就是業界習慣,但是,當這樣的瘋狂嗜血報導讓許多人不敢開電視,更可能激起模仿犯罪時,媒體難道不該摸著良心開始自律嗎?
若媒體無法在市場運作中自律,那麼恐怕就該是政府出手介入的時候了。過去NCC無所不管,動畫裡頭角色抽根菸也要打馬賽克,音樂MV裡頭出現了一把槍也要打馬賽克,但是看卡通裡頭的角色叼著菸,因而成為癮君子的小孩到底有多少?從來沒有人確切研究過;而關於MV中的槍枝,在台灣,倒還沒有過因為看了MV裡頭有槍,最後去買黑槍來濫射的案例。
這些沒有明確影響證據的無聊事都要管,對於有明顯學習效應的血腥新聞報導,卻置若罔聞,這是過去NCC遭人詬病的原因之一。如今新政府即將開始執政,過去NCC不該管卻亂管之處,應該學習放手,但該管卻沒有管之處,則要開始認真管理。
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向受害者家屬寫下《給王女士的一封信》,強調:「您的呼籲,我都聽見了。」並表示:「您的呼籲,我都聽見了。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,我們的社會也受了傷。我不會只有心痛與不捨,我也不會只有憤怒。憤怒之後該做什麼,我已經有我的答案。」
相信蔡英文總統對這個問題,面對不同的面相,應該已經有許多不同的答案,這些答案,我們可等待她就任執政之後以實際的行動一一印證,而在蔡英文總統公布她的答案以前,我們也可先檢討出我們自己的答案,或許,其中第一個答案,就是:媒體該自律了,若再不自律,那麼只好由社會的壓力,或政府的力量,來「協助」自律,相信媒體業者自己也不希望見到這樣的結果。